前言
平常每周都会有一些心得感悟,这些在大家工作中可能会有许多共性。我觉得花一些时间整理一下,跟粉丝读者们分享一下日常学习工作的想法和所得,这是一个很好的互动和文章分享的痛点。
这是第十三篇。
这一周主要就是看了系统架构师教程的前面四章,在专业知识层面上没有其他值得讲的。今天就当作是对本周看书的小结吧。
系统架构设计师教程
下面分4个小结简单小结一下。
绪论
系统架构的概念及发展历史。
架构的三要素是构件、模式和规划。
软件系统架构是关于软件系统的结构、行为和属性的高级抽象。描述阶段主要就是描述构成系统的抽象组件、各个构件的连接规则。实现阶段指定软件系统的组织结构和拓扑,显示系统需求和构成组件的对应关系,基本原理。文字看起来比较抽象。
系统架构设计师的定义及职业素养。系统架构师主要着眼于实现和考虑系统的组织协调。要求有对应的技术素质和管理素质。主要配合项目管理师和系统分析师的工作。统筹技术实现及组织协调方面的工作吧。
计算机与网络基础知识
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,操作系统的分类及主要功能。 主要功能:进程管理、文件管理、存储管理、设备管理和作业管理。
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,数据库的分类:关系数据库系统、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系统、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。平常用的基本是关系数据库系统多一些。E-R图, 数据库设计步骤等。(需求分析、概念结构设计、逻辑结构设计、物理结构设计、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)。
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:OSI网络体系结构和TCP/IP结构。
多媒体技术及应用。
系统性能: 性能指标、性能计算、性能设计、性能评估。不同的部件有不同的性能指标。性能计算的方法有定义法、公式法、程序检测法和仪器检测法。性能设计讲的就是如何进行性能调整,识别约束。阿姆达定律计算系统性能的改进。性能评估,按照一定的步骤,选用一定的度量项目,通过建模和实验,对系统的性能进行各项检测,形成一份结果文档,供性能优化参考。
系统监视, 使用系统命令、查阅系统记录文件、集成命令和文件记录及可视化技术的应用程序。
信息系统基础知识
信息的定义, 信息是对客观事物变化和特性的反映,是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的表征,是客观事物经过感知或认识后的再现。看起来是很抽象的。
讲了信息化的定义,内容及对其经济社会的意义。
信息系统工程总体规划, 信息系统工程总体规划的软件架构组成:文件服务器架构、典型的客户/服务器两层架构,客户/服务器N层架构、基于web的架构。总体架构的实现过程:按规划报告购置和安装计算机系统、建立数据库系统、程序设计、系统转换、试运行。信息化的典型应用有政府信息化的电子政务、企业信息化的电子商务、企业门户等。
系统开发基础知识
软件开发方法, 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:软件定义时期、软件开发时期、软件运行与维护。软件开发过程模型,从某个特定角度提出的软件过程的简单描述:瀑布模型、原型模型、螺旋模型、基于可重用构建的模型、基于面向对象的模型、基于四代技术的模型。敏捷方法,强调以人为本,面向人而非过程,具有适应性和预设性。迭代增量的开发过程。
需求管理,建立软件需求基线,需求规格说明进行版本控制、需求变更控制、需求跟踪。
开发管理,项目的范围、时间、成本控制。配置管理、文档管理、软件开发质量和风险。
设计方法,结构化分析和设计、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。
软件的重用。
逆向工程与重构工程。
更多
以上是大概看的一些知识点。大部分是抽象了一点,需要在正常的工作工程中,相互联系消化。除了操作系统、数据库和计算机基础知识、网络这些知识外,感觉其他的都偏抽象了。考系统架构设计师是一个大工程,万里之行始于足下,一切才刚刚开始呢。。。加油!
这周除了看书,就是到几个景点转了转,橘子洲、烈士公园、西湖。然后就是准备一下入职的材料,去体检,上班踩点。办理了宽带,还入手了一个联想小新Pro16。现在的笔记本都是使用的SSD硬盘,16G内存,使用起来的速度都还不错的,笔记本主要用于带到办公室编码吧,目前感觉那个微软的系统做的也越来越好了。
行动,才不会被动!
欢迎关注个人公众号 微信 -> 搜索 -> fishmwei,沟通交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