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%

谈谈中台

最近有了几天的空闲时间,又开始了学习的征程。之前在极客时间上面订阅了《从0开始学架构》的专栏,在专栏结束之后,作者还陆续增加了一些文章上去,其中有一篇就是讲中台的。

原先我理解的中台就是一些基础的公共技术的聚合平台,作为各个业务的中介,通过技术的手段解耦业务模块之间的硬耦合,同时为业务提供通用的、基础的功能(例如:网络通信、数据存储、日志系统等)。业务就像是网络中的两个节点,中台就是节点间通讯使用到的网络。离开了网络,节点的功能就不易实现。业务需要在中台的肩膀上,才能更方便的构建具体的业务。就好比socket数据发送, 你可以使用TCP、UDP等传输层的协议,也可以直接发送基础数据,而不基于传输层。这样子,中台实际上只是一个资源团队,跟具体的业务是无关的,只专注于技术实现。就是人们常说的技术中台。

通过文章的学习了解,我发现,之前的理解仅仅局限于广义的中台概念。而业界一般所谓的中台,实际上比技术中台更上层,包含一些共性的业务在里面。最早提出中台战略的应该是阿里巴巴,推行“大中台、小前台”的战略。中台为业务提供业务能力,前台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实现用户业务。

本人之前在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共享平台部门工作过,主要做的是移动端react-native的技术支撑。通过该平台业务可以便捷的与其他模块进行交互。基于平台的架构,以及其它独立的业务部门的能力,可以快捷的搭建起一个个不同应用场景的APP软件。平台部门提炼各业务线的共性的技术需求,最大限度地减少“重复造轮子”。通过业务驱动开发,在实现业务需求的过程中,可以实现很多创新。在这样的部门工作,可以接触到更多底层的技术、前沿的技术,这个对开发人员的发展是很有裨益的,而不总是为了繁忙的业务逻辑加班,很少有时间深入理解底层的技术原理,仅仅停留在业务应用层面。当然,由于不同的业务有不同的需要,为了最大化兼容所有的业务,一般需要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而不断的迭代。迭代的过程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,新旧特性会存在许多的不兼容性,所以发布往往要影响许多业务的使用。即使有些业务已经稳定了,但是伴随着新版本发布,业务也需要进行兼容修改发布,否则后期就无法继续使用。这也制约了平台的发展,许多新技术都不能快速的推进,受到业务的掣肘。这样实际是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地位,既要影响业务,又要被业务影响。如果不是有强有力的领导来支撑,那就很难推进工作。

中台是属于业务层面的,提炼了共性的业务,可以在中台孵化新业务,时机成熟后再独立出去。平台呢,主要还是提供技术的支持,为业务提供基础的架构,本身不需要关注业务。

中台的好处就是在已有的基础上,可以缩短业务开发的周期,可以快速构建一个个新的业务,中台可以提供业务相关的完整的解决方案。缺点就是复杂,有难度,对工程师的要求更高。做中台需要懂技术还要懂业务。一般中台的出现,都是公司有面向用户的业务的。很多做底层支撑的公司,会存在平台的概念,和业务中台不是一个概念的。

在专业深度上,平台和中台就没什么区别了。作为支撑业务的部门,都提高了上层业务的开发效率,自身也可以在专业上更加深入,保障整个系统运行的稳定和高效。

在人力资源上,都节约了用人成本,减少了重复工作。

用户体验,中台和平台都可以花时间优化系统的性能,提升软件的流畅度、稳定性。

但是有一点,平台只提供了通用基础能力,不同业务间存在协同问题。中台,则可以在发展的过程中,逐步将他们整合协同起来,这就是中台的优势,中台可以提供完整的业务解决方案。

行动,才不会被动!

欢迎关注个人公众号 微信 -> 搜索 -> fishmwei,沟通交流。